作者 | 趙天成
2020年已經過半,電影院至今也未能復工,整個行業都充滿了焦慮。院線電影全面缺席,引發的連鎖反應還在繼續。
對于全國12408家電影院來說,連續158天票房收入為零,還不得不“含淚硬抗”,承受著房租成本、設備維護成本等更大的壓力。而那些扛不住的影院,已經在陸續倒下。
對于電影公司來說,眾多影片被積壓無法發行,新項目停滯、計劃推遲、融資困難。一大批中小型影視公司為了生存,業務被迫轉型。
雖然院線電影消失,但觀眾的觀影需求從未退散。貓眼數據顯示,九成觀眾期待回到影院,想要看到新片。
在這樣的情況下,互聯網成為了承載觀眾觀影需求的最后陣地。比如徐崢自導自演的《囧媽》、甄子丹主演的《肥龍過江》、文藝片《春潮》都相繼在線上與觀眾相見。網絡電影也在此特殊時期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在片荒的日子里為觀眾帶來歡笑和感動,例如6月26日在愛奇藝上線的《機械畫皮》。

在接受網視互聯(ID:wxs360)采訪時,劉儀偉透露,《機械畫皮》最初做的是院線和網絡兩手發行準備,因為遇到今年的特殊情況,所以最終選擇了網絡發行,“是時代為我們做出了選擇”。

古裝玄幻一直都是網絡電影里最熱門的題材,而作為古典志怪小說“聊齋”更是備受片方青睞,甚至出現了盲目扎推、隨意跟風、重復生產的創作亂象。
然而,《機械畫皮》成為了一個例外。
《機械畫皮》將聊齋故事與科幻相結合,融入了愛情、人工智能、懸疑、刑偵等新鮮元素,同時兼顧了故事性、創新性和藝術性等多重標準。
作為《機械畫皮》的監制和編劇,劉儀偉深知古裝奇幻題材頗受年輕人追捧,而科幻題材則相對小眾,尤其在以男性為主的網絡受眾市場探討愛情,這需要冒很大的風險,但他還是選擇了放棄古裝奇幻題材和傳統的改編套路,“總得有人去做一些新的嘗試”。

“我們不只是提供感官刺激,我們還是希望在精神上能夠讓觀眾有所共鳴?!眲x偉告訴網視互聯。
事實上,《機械畫皮》也確實不負眾望。
在《機械畫皮》精彩的設定、炫酷的特效下,包裹著的是更普世的價值觀和情感體驗。而且影片并沒有停留在抽象概念的探討,而是深入到生活本身,去探討人類愛情最適合的相處方式。

所以最后她絕望地發出哀嘆:我可以在幾分鐘之內讀完所有的愛情秘籍和言情小說,可我就是無法在一周之內了解這個人的心,我可以推算出明年的經濟走向,后年的時尚趨勢,五年后的天象,十年后的科技,可我就是不知道明天,這個男人是否依然愛我。
直到死,機器人蘇辛都沒有弄明白:結婚為什么非要買房?你喜歡的東西我傾家蕩產都要給你拍下,你為什么卻不開心?你明明說愛我的一切,包括缺點;我除了愛你,我什么也沒做……
這些問題,雖然不一定有標準答案,但探討本身就讓人肅然起敬。

“我們做了耕耘,先不問收獲,只是希望這份耕耘能夠有一點點的示范性?!彪m然劉儀偉如此謙遜地表示,但《機械畫皮》對于行業的引領作用還是有目共睹。
《機械畫皮》完全由院線班底打造,郭碧婷、段博文、劉儀偉這樣的主創陣容即便在院線里也具有相當的競爭力。

此外,作為監制和編劇的劉儀偉,也在影片中化身神探,撥開重重迷霧,追兇到底。
相較一般的網絡電影,《機械畫皮》制作品質更加精良,視聽語言更加豐富,敘事結構更加完備,情感傳遞也更加真誠。
作為愛奇藝聯合營銷計劃影片,愛奇藝在營銷上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除了針對傳統媒體渠道的常規性動作,還借助新渠道玩出新花樣,做到了 “出奇制勝”。
比如通過短視頻話題營銷、動態焦點圖、互動預告片等多種方式,幫助影片擴散口碑、擴大聲量,為影片帶來了巨大的流量關注。

“我不認為網絡比電影院差,網絡和影院只是播出渠道不同而已?!?《機械畫皮》之所以選擇網絡播出,除了電影院尚未復業之外,也源于劉儀偉對網絡電影的持續看好和對愛奇藝平臺的充分信任。
《機械畫皮》之所以選擇跟愛奇藝合作,劉儀偉表示,是因為在眾多視頻平臺中,“愛奇藝擁有的會員最多,而且愛奇藝是最鼓勵創新、扶持創新的?!?br>事實上,對于優質電影內容的扶持,愛奇藝向來不遺余力。截至目前,2020年票房分賬破千萬的網絡電影多達30余部,其中愛奇藝一家平臺就占了23部。
一直以來,愛奇藝都在探索價值最大化的平臺策略和更公平更高效的商業變現模式,并給予優質電影內容從前期開發到宣發上映的全生命周期支持,推動行業進步,實現多方共贏。

在院線電影缺失的日子里,網絡電影迎來了難得的高光時刻,為觀眾提供了多元化的線上觀影方式和多樣化的內容,承載起了電影院關門期間觀眾的部分觀影需求。
而《機械畫皮》等高品質內容的上線,也極大地豐富了線上娛樂內容,受到網絡觀眾的喜愛。對于提振行業信心、激發產業活力都有著一定的示范效果和推動作用。
但這還遠遠不夠。
疫情對于電影產業的打擊有目共睹,2019年上半年中國內地總票房達到了311億,而2020年院線電影全面癱瘓。相比院線里消失的300多億票房,緊靠網絡電影的力量難以填平差距。

事實上,不僅是影院和片方,疫情的襲擊讓影視行業的各個環節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沖擊。資本開始觀望,影視劇開機率下降,群演工作機會減少,明星藝人也進入了“蟄伏期”。
自電影成為主流娛樂消費以來,電影業第一次遭遇如此巨創。而且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是,隨著優質內容長時間供給不足,視頻平臺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對于大多數頭部大片來說,沒有登陸傳統院線,就意味著同樣不會在視頻網站上線。而就視頻網站而言,國產商業大片向來是視頻網站電影板塊的流量大戶,其次是好萊塢商業片。
現如今,沒有進口大片,也沒有院線電影,失去了頭部大片的內容供給,網絡電影尚不能獨撐大梁,電影板塊自然失去了能夠維持市場熱度的排頭兵,視頻網站的壓力可想而知。因為不管是電影院還是視頻網站,都需要質量過硬的頭部內容來吸引用戶、留存用戶。
2019年上半年,院線共上映新片246部(其中國產電影171部,進口電影75部),各大視頻平臺上線網絡電影共438部。而2020年上半年截至目前,院線電影全面停擺,各大視頻平臺上線的內容幾乎僅有網絡電影和部分片庫,院線電影消失導致的是頭部大體量影片的缺位,而這部分內容也是長期以來吸引用戶留存的重要組成部分。
云合數據顯示,5月份網絡影視劇全網有效播放數據下降了16%,這意味著用戶的觀看人次、觀看時長在下降,某種程度上可能造成視頻網站面臨用戶流失的風險。
失去了院線電影,影視產業鏈條的各個鏈條都已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長此以往,這種影響還將進一步加劇。
慶幸的是,觀眾的觀影需求一直都在,并未退散,而這將成為未來院線回歸、市場復蘇的基礎。隨著疫情逐步被控制,影院終究會有步驟、有節奏地回到公共生活中來,當然在這之前可能需要熬過很長的一段過渡期。
令人欣慰的是,在這個“過渡期”內,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精品化、多樣化、大眾化的電影通過網絡走向大眾,為那些苦于沒有新片可看的觀眾,提供了一個選擇,帶來了些許慰藉。
·END·
原標題:《網絡電影成“過渡期”曙光,電影產業依然亟待破曉》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網絡電影,電影產業,疫情 特別聲明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